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古代食品名称中的避讳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赵玉伦薯药又犯讳,于是再次改名称山药。还要改名。一道圣旨:使华夏子孙差一点尝不到猪肉的美味,其荒谬之源在于——避讳。那是明代,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公元1520年)下令

赵玉伦薯药又犯讳,于是再次改名称山药。还要改名。一道圣旨:使华夏子孙差一点尝不到猪肉的美味,其荒谬之源在于——避讳。那是明代,武宗朱厚照在正德十四年(公元1520年)下令禁止民间养猪,诏书中宣布的理由之一,就是猪与皇帝的姓氏同音,要避讳。一时,“远近屠杀殆尽”,猪几乎绝种。要不是其后大臣们婉言劝谏,解除了禁令,恐怕今天我们就尝不到用猪肉烹制的佳肴美味了。中国封建社会,臣民在文字上不得直书当代君主之名,必须用其它方法回避,这叫“避讳”或称“国讳”。若有触犯,轻则坐牢,重则杀头。这个制度是封建宗法和国家权力的产物,它起源于两周,鼎盛于唐末,延续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而销声·匿迹。避讳的方法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常用的是改字法,如末太祖姓赵名匡胤,其弟赵匡义在太祖登基后被“赐名光义”,实际上是为避“匡”字之讳而改名。由于避讳,古代的许多地名、人名和物名经常变化,甚至食品也未能幸免。据宋代《青箱杂记滞二载:“(宋).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有人考证,宋代的炊饼即今日之馒头。五弋时,群雄割据,食品之名因地而异。如当时吴越国主叫钱穋,江浙民间因石榴的‘榴”与“戮’谐音,犯了国讳,于是将石榴改称“金樱”。江淮地区,民间称蜜为蜂糖,也是为避割据者吴国国主杨行密的讳的缘故。-在中国历史上,被一改再改名称的食品是食疗佳儡一山药。山药在隋朝以前的书上称‘薯蓣”。到了唐代,因代宗名‘豫”,与“蓣”谐音,于是山药被改称薯药,北宋《清异录·百果门》中说: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性喜薯药”,这个傥药”,即山药。到了北宋中期,因英宗名曙,所幸者,以后的帝王中无讳“山”和“荮’的了,否则,山药发展到后来,连统治阶级忌讳的字都不能用。黄瓜系西汉时从西域引进,原称胡瓜(汉代从西域引进的食品多冠以“胡”字,如芝麻称胡麻)。五代时,后赵主石勒是羯族人,当时俗细匕方的少数民族为“胡人侩轻蔑意)+,。老百姓怕遭杀身之祸,对“胡”字噤若寒蝉,将胡瓜改称黄瓜。明代李时珍的钵草纲目》记载了这件事。宋代的《渑水燕谈录》卷九中谈到了茄子被一度改称“落苏”的原因:“钱穋之据钱塘也,子跛,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3S子’为‘落苏,。,,可见,封建统治阶级茶毒人民,撕不及。·在古代,达官贵人也学着帝王的样子,对其所尊者避讳,谓之家讳。《清异录,兽名门》的《钝公子》篇谈到唐代御史“李甘家号甘子(柑)’为‘金轮藏’,杨虞卿家号值’为‘水花羊’……俱以避讳故也。”1(C代时后汉蒙州刺史龙骁是个武人,极讳自己和亲属之名,甚至儿子的名字也不准别人犯讳。他的儿子名邛,就下令民间把蛩(蟋蟀)改称“秋风”。由于他的忌讳太多,以至“部属私相告云:者使君祖讳饭,吾亦当称甑家粥也。”’可见,广大劳动人民对避讳制度是深恶痛绝的。 j;、;中的避讳古代食品名称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0/0723/395.html

上一篇:曲村纪事
下一篇:《边城》叙事的两栖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交

现代食品投稿 | 现代食品编辑部| 现代食品版面费 | 现代食品论文发表 | 现代食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食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