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代’是实行‘低标准’的重要措施,是补足生活消费的一项重要物质基础。‘低标准’贯彻执行的好坏将取决于‘瓜菜代’是否能够成龙配套。因此各地必须切实抓紧,大搞‘瓜菜代’的工作,同时,要很好的研究粮菜、粮薯、粮与代食品混吃的办法.提高炊事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以保证广大社员吃饱、吃好。只有这样,才能使“低标准”的方针胜利的贯彻执行。”——这是1960年11月7日中共河北省委批转河北某地“关于大抓‘瓜菜代’大搞代食品的报告”里的一段文字。现在的人读起这段文字来,有些如坠雾里,不知所云,特别是这里有个很奇特的名词,“瓜菜代”。所谓“瓜菜代”,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粮食吃,用瓜菜来代替。“瓜菜代”这个名词.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个词感到费解,但是对于从上个世纪60年代过来的人来说.却是刻皿匦巫至圃菜代■张继卫岳晓历骨铭心的。“瓜菜代”这个词会让他们感到惊悚.会让他们想起那个举国皆饿、万民齐饥的年代.会让他们联想起“浮肿病”、‘‘f氐指标”、“代食品”等。1959至1961年,新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罕见的自然灾害.加上其它种种政治因素.造成粮食空前紧张,广大农民食不果腹.城镇居民口粮指标急剧下降.吃不饱的人们到处搜罗瓜果蔬菜,来填充饥肠辘辘的肚子。这一时期被称为共和国史上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0年下半年后.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头等大事,在坚持人民公社制度和公社食堂的大框架下.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常规的政治动员方式,全力贯彻中央关于瓜菜代的措施。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习仲勋参加的“瓜菜代”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瓜菜代”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之高,名字之怪,恐怕在共和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此后。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瓜菜代”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为了贯彻好“低指标、瓜菜代”的方针,一些地方还召开了“吃饭大会”,县委书记、公社党委书记亲自当管理员,现场“自管、自作、自吃”。解决吃的问题.成为了当时的“一把手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为了搞好“瓜菜代”,总结出许多先进经验.有的地方总结了大搞“瓜菜代”的几大好处:第一,大抓‘瓜菜代’.能够大量节约粮食.坚持“低指标”;第二,能够吃得饱、吃得好、调剂社员生活;第三,大抓“瓜菜代”,妥善安排群众生活,能够促进产量的进一步核实。第四,大搞“瓜菜代”,巩固了食堂,显示了食堂的优越性……。“瓜菜代”与“代食品”说到“瓜菜代”.就不能不说叶弋食品”。在饥馑遍地的1960年的广大农村。其实旱已无瓜无菜可“代”了,百姓已经把树皮、树根、草根、观音土代替粮食吞进了肚里,在一些地区甚至是路有饿殍.道馑相望,村室无烟了。在那饥饿的年代.既然无“瓜菜”可“代”。那么一切可以充饥下肚的,就统统成为了“代食品”。“代食品”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946年7月24日的《人民日报》上。这一天刊登了一篇《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紧急号召防灾备荒.积极生产,严禁粮食走私输出》的报道,其中提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及早防灾备荒.特向全区发出若干紧急号召,其中一条就是“要运用过去经验,组织妇女小孩,采集野菜及各种代食品,以作渡荒准备”。.以运动的方式发动群众.曾是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除了那些已写进各类党史国史著作的运动外.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曾开展过一场特殊的运动.这就是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开展的“代食品”运动。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其中说:“目前秋去冬来.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秆叶即将干枯.树叶已经开始或即将枯黄下落.各地必须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抓时机.抢时间.迅速地将那些可以制成代食品的树叶、草叶和野生植物尽可能采集起来.把那些可以制成代食品的秸秆和植物尽可能地保存下来.不要烧掉,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制成各种代食品。”。由此可见.饥荒的程度已由“瓜菜代”中的“瓜菜”而变成了“代食品”中“枯黄的树叶”了。那么究竟都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代食品”呢?代食品的品种繁多,各地可以寻找到的代食品资源和食用习惯都不一样,根据档案资料记载.河北省将代食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一定营养,群众欢迎的有:甘薯拐子、甘薯叶、甘薯蔓、玉米皮、玉米轴、蒲草根、茅草根,一部分水窄草、地梨以及各种青代食品(如酸溜溜、曲曲菜、马生菜、灰菜、刺儿菜、黄须菜、榆树叶、杨树叶、橡树叶等);第二类是吃了有害且与群众烧柴或工业原料发生矛盾的:棉皮、棉秆、稻草、稻壳、小麦秸、麦秸、大麦秸、玉米秸和高粱秸等;第三类是虽然可食.但吃了与牲畜饲料和工业原料有矛盾,各种豆秸、花生秧、花生皮、多穗高粱秸等。”如果说瓜菜还勉强可以替代粮食充饥的话,那么这些草根、树皮、秸秆只能算作填充物。这些所谓“代食品”绝非人吃的东西.不可能替代食品而被人体所吸收。当时的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就对代食品表示怀疑.他曾经当面指责负责代食品生产的北京市商业局副局长:“净出么蛾子.叫人吃这个行吗?”叶弋食品”毕竟不是食品.“四两粮食三两代,吃不过二斤菜”也只是口号而已。由于食用这些“代食品”而营养缺乏.使得“浮肿病”在一些地方蔓延开来。1962年上半年,代食品逐渐退出百姓的餐桌。留给我们的,是那段历史的沉重。还有人们面对困苦时.无穷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不灭的希望。“瓜菜代”与“大灾害”“瓜菜代”.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导致“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有匦匦亟巫丑圜自然的、政治的因素等等。但是天灾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的同时.自然灾害一直也与人类同行。中国由于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因而成为世界上灾害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中华民族正是在同灾荒的顽强抗争中创造了繁荣的封建经济和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发生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有史以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的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因此。人们又习惯地把这一时期称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正如周恩来1960年10月29目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全国受灾最严重的有10个省: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在河北省委办公厅1961年的一份灾情汇总报告中.有如下记载:“今年入春以来,全省遭受早、涝、风雹、虫害和草荒的面积,除去重复计算的部分.约有六干多万亩。其中成灾的面积约有三干多万亩。严重减产或没有收成的约有一干五百三十五万亩”。在这一年.河北省不但灾情严重而且各种灾害都有发生。根据这份灾情汇总报告的统计有:“(1)旱灾,受灾面积六干多万亩,其中成灾的二干多万亩.严重减产的八百多万亩。(2)涝灾,全省沥涝面积七百三十五万四干亩。皿E画匣圃其中以沧州地区最为严重,除任丘外,其它各县都遭水灾,全区沥涝面积达六百零八万亩。(3)风雹灾.全省共发生雹灾面积一百九十五万亩。因雹灾死亡二十四人,伤六干八百人。(4)虫害,全省先后发生虫害面积一千六百二十五万亩.其中夏蝗四百八十万亩:棉蚜虫六百六十万亩:钻心虫一百四十二万亩:地下害虫二百万亩;秋蝗一百四十三万亩。(5)草荒,全省草荒面累积发生二干一百六十万亩。”’“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是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据统计,全国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斤。其中1959年受灾最严重.约损失粮食378(L公斤。1961年5月17日.李先念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实在挖不动了.群众的底子也空了。余粮区、缺粮区都很紧,几个著名的高产区.余粮实在调苦了,农民生活水平大为降低。”大量的档案资料证明.“三年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从而产生“瓜菜代”一个重要因素。建国初期.生产力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状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综合国力还比较弱.遇到持续三年的如此特大严重自然灾害.出现经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瓜菜代”一词.或许是由于会牵涉一种理念的解读.或许是由于会泛起对一种政理的迷茫.或许是由于会陷入对一段历史的纠结.毛泽东对这个词始终是不愿触及.成了他的“敏感词”。在那个特殊历史阶段.许多解决“吃饭”问题的文件.都十万火急地送到了毛泽东的案头.其中心词就是“瓜菜代”.但是在毛泽东对这些文件里的批示里.却始终看不到这个词。在那场大灾害面前。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咬紧牙关,勒紧腰带,忍饥耐寒,熬过了那一段艰难时期。共和国的领袖也是一样.毛泽东带头节衣缩食.低标准,瓜菜代,每月26斤粮。那个时候毛泽东带头.中共中央整个领导层都实行了毛泽东的供给标准。全国饥荒时期,毛泽东曾有过一星期不吃饭、半年不吃肉、不喝茶的记录。为了给毛泽东增加营养.警卫员就打麻雀或掏麻雀蛋.或者在中南海里捞些小虾劝他吃。当时毛泽东有一句话:“红薯很好吃,我很爱吃。”这句话对全国人民鼓舞很大。大家都说.毛泽东还吃红薯.我们吃点瓜菜算得了什么。“瓜菜代”与“大食堂”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瓜菜代”.如果没有当时的“大食堂”.也许是可以避免的。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除了天灾。就是入祸了。正如刘少奇所说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寄托了毛泽东个人对中国社会改造的宏伟理想。时至今日,农村人民公社运动中那些豪言壮语所描绘的绚烂图景已广为人们所熟知.但这“两面旗帜”确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火安全.库房与周围建筑之间应保持在30一50米的防火距离.以防火患,不能紧紧相连。空调设备也应因地制宜.像秦皇岛这样的北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城市需要安装空调.将库房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14~20摄氏度.50%~60%除去空气中有毒有味有害的气体即可.档案装具是存放档案的基本设备之一.由于档案装具用量大.并以能存放档案为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结合合理的装订方法在形式、用料、结构、规格上合理制作,以降低成本。要延长档案寿命还要从限制文件材料、图纸的书写材料和制成材料上人手.在档案材料中不少是用圆珠笔写的.也有不少复印件。由于记录内容的档案字迹材料存在一个耐久性的问题.红墨水、纯蓝墨水最易褪色,铅笔易被磨擦掉,复写纸、圆珠笔易扩散模糊。印台油易褪色、变色或渗透(上接第17页)“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没有粮食,不论是“瓜菜代”,还是“代食品”.都不能彻底解决饥饿问题。中国人实在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民族。天灾人祸时期,没有物质粮食.我们发明了“瓜菜代”.靠着它.饥肠漉漉的人们煎熬着,坚持着,挣扎着,互相掺扶着,互相救助着,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地度过了那段艰难而又漫长的日子.终于守得云开月明.“人定胜天”。品尝过“瓜菜代”滋味的人化模糊.它们均为不耐久的字迹材料。纸张材料要慎重选用。在化学成分上。物理性能上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纸张,如需加固托裱。应使用淀粉打糨糊加上防虫药剂。不能用胶水。在无需加固的情况下档案装订时不定期要托裱.这为我们应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整理方法提供了一点有益的启示。另外声像档案包括影片、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磁带、唱片、缩微片、计算机软盘光盘等.这些载体的制成材料不同于纸张.化学成分不同.保护条件不同.应分别进行保管。过去我们将照片档案放入一般纸制档案材料中同库保管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为了防止紫外线的照射.库内使用人工照明时以用白炽灯为好.不宜使用日光灯。库房内还应保持清洁、减少尘土。做好档案入库前的检疫和消毒处理工作.防虫防霉、确保档案财富的安全。们.无论再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互相勉励说:“瓜菜代都过去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瓜菜代”时期,那种死里求生,咬牙坚持,顽强挣扎,坚毅刚强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那一代人的心里.令人深思。那是一个全民族参与的死的洗礼.生的炼狱.中华民族在“瓜菜代”的年月里活了过来.获得了新生。“瓜菜代”同“代食品、低标准、办食堂”等这些词一样。带有明显的“大跃进”时代色彩.世事沧桑,语境已变,然而,今天人们3、坚持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还要便于各项生产线和设计经营各方面的利用。这是烟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保存和保管档案的工作中.就是为了使烟机档案服务于烟机规划、建设、管理、能否实现烟机档案充分而有效的高效利用是衡量和检验档案工作地位的标志。为了实现烟机档案有效的全面利用,除了做好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等基础工作外.还应着手做好开发利用,工作,编制各种科学的,符合需要的检索工具,如编制烟厂生产线、重点项目目录、索引等,要多科检索.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实现高速检索。同时还要从生产活动的实际出发.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有效主动超前地为生产建设工作提供各项服务.如公布一些馆藏档案.开放部分档案.获取更大的利用效益。有时仍然借用它.例如人们为了减肥.不吃粮食.只吃些蔬菜水果,被戏称为“瓜菜代”;教育部门以临时教师代课.被视为教师“瓜菜代”:为了某种需要弄个“相当于大学本科学历”的假文凭.被讥为学历文凭“瓜菜代”:1987年.时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的朱熔基组织联合调查组到上海大众做调查.在参观上海大众生产建设后。说了一句话:“宁要国产化.不要瓜菜代”,是说国产零配件的制造水准要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匦匦亟团口圈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qikandaodu/2020/080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