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现代版愚公移山:视残男子耗时两年开山修路,

来源:现代食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杨伟和爱人在喂山鸡玉米 华夏时报()记者王晓慧 湘西报道 二人一世界,一诺一青山。 在湖南省湘西州的大山深处,清澈的小溪流过金色的稻田,鸡鸭在山野间欢快的觅食,水库里的

杨伟和爱人在喂山鸡玉米

华夏时报()记者王晓慧 湘西报道

二人一世界,一诺一青山。

在湖南省湘西州的大山深处,清澈的小溪流过金色的稻田,鸡鸭在山野间欢快的觅食,水库里的鱼群溯水而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山茶花香......一座白色房子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丛林间,这就是杨伟夫妻梦想起航的地方。

9年前,视力二级残疾的杨伟带着妻子从深圳归来,在这里开山破土,耕田种稻养鸡鸭,最终,他们守得青山绿水,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大山深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月15日,一场秋雨如期而至,湖南湘西进入“高冷模式”。冒着蒙蒙细雨,《华夏时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泸溪县武溪镇朱食洞村,车辆在山间蜿蜒行驶,车窗外是茫茫的雾气,看不清山,看不清水,也看不清人烟。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车辆在一处山坳处停留,前面已无汽车可以行使的道路,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往大山深处,道路的尽头便是杨伟的家,而那条小路,就是杨伟一家耗时两年,摸索着在山里开出的一条山路。

就是这条通过锨挖手刨而成的泥泞小路,将杨伟的梦想延伸至山外,最终通往了幸福生活的小康路。

因病被迫返乡

35年前,杨伟出生在泸溪县武溪镇朱食洞村。从小,他的视力就不太好,但因家庭贫困,一直没有做过详细检查,只认为是近视。比他小两岁的弟弟杨雄,也有同样的困扰。

视力虽然稍差,但是,除了行动较慢,并没有对杨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太大的困扰。对于生活,杨伟一直抱有美好的希望。

2001年,正值初二的杨伟看书上的字越来越吃力,同时,他突然得知了母亲确诊患了鼻癌的消息,为了能够多赚钱,杨伟辍学了。当年,杨伟选择远走深圳,并且学习了计算机的相关知识。17岁那年,杨伟如愿以偿地从事了计算机相关工作,在深圳的一家工厂从事文员的工作。

一天上班时,杨伟突然发现,自己的眼睛能够像放电影放映机一样,将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图片投影在墙上。这一次,他意识到事情并非疲劳或者近视那么简单,立即赶往医院进行检查。这一查,查出了在他身体里存在了多年的“隐患”——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眼病,尚无治疗方法。未来,他的视力将越来越差,直至失明。

确诊之后的很长时间,杨伟的心情一直都很低落。

然而,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当兵时,腿部留下严重残疾;而弟弟杨雄,在高中时就因为严重的夜盲症休学。在杨伟确诊后,经过检查,杨雄也确诊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一家四个劳动力,三病一残,不要说治病,随着病情的加剧,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作为家里的老大,杨伟不能倒下。

为了继续留在深圳打工,为挣到更多的钱支撑家庭,杨伟选择了隐瞒病情。凭借着微弱的视力,杨伟继续着原来的工作,但是,工作的速度越来越慢,同事们也因不理解会有些埋怨。就在这个时候,黄小兰出现在杨伟的生命里。

黄小兰比杨伟小5岁,这位善良的姑娘并不知道杨伟的视力问题,单纯的认为杨伟只是干活慢而已,为此,她经常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助杨伟。

好景不长,2011年,杨伟因视力下降不得不结束在外闯荡的日子,凭着仅有的光感,杨伟回到朱食洞,黄小兰追随而至。

“对我而言,我不知道我的双眼是否能够捕捉到明天的那束光,但是我坚信我追随创业梦想的步伐不会停止。”杨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到家,不免有人说三道四,觉得残疾人做不成什么事情,但是,越是这样,自己就越要做出点样子来。

泸溪县武溪镇朱食洞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杨伟承包了山里的水库,打算养鱼、养鸡鸭。然而,水库位于山间,除了山还是山,根本无路可走,不管是对于养殖还是此后的运输,都是最大的障碍。

杨伟建在半山腰的鸡舍

修路创业实现梦想

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事,更何况是视力存在不足和身体存在残疾的人。2011年的冬天,杨伟一家拿起锄头、铁铲、钢钎等简单的工具,开始修路。

文章来源:《现代食品》 网址: http://www.xdspzz.cn/zonghexinwen/2020/1020/760.html

上一篇:“种得好”又“卖得好”,龙江大米为啥这么火
下一篇:九吉公|“方便速食”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取舍